建築能效評估手冊(BERS)- 台灣綠建築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次閱讀
建築能效評估手冊(BERS,Building Energy Rating System)是中華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制定的重要政策工具,旨在建立完整的建築物能源效率評估制度。這套系統不僅是台灣邁向2050年淨零建築願景的關鍵步驟,更是推動國內建築節能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
1. 什麼是建築能效評估手冊(BERS)?
BERS的核心理念在於透過科學化的評估方法,讓建築物的能源使用效率能夠被量化、比較和改善。無論是新建築的設計階段,還是既有建築的改善工程,都能透過這套評估系統找到最適合的節能策略。
2. BERS發展背景與重要性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擁有高濕、高熱的氣候特性,這讓建築物的空調能耗成為電力消費的重要部分。為了因應國際間推動建築節能的新趨勢,同時考量我國的氣候條件與國情,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積極建構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
自民國111年1月1日起,BERS正式開始實施,標誌著台灣建築產業進入全新的能效管理時代。這項制度的推動不僅有助於降低建築物的能源消耗,更能促進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與升級。
政策推動的重要里程碑
時間 | 重要事件 | 影響 |
---|---|---|
111年1月1日 | BERS建築能效標示制度正式實施 | 建立能效評估基礎制度 |
112年5月31日 | 修正發布申請審核認可及使用作業要點 | 增加單獨申請建築能效標示規定 |
114年7月1日 | 2024年版BERS手冊正式實施 | 評估制度更加完善 |
3. 2024年版BERS手冊的重大更新
2024年版的BERS手冊是在現行2022年版「綠建築評估手冊-建築能效評估系統(EEWH-BERS)」基礎上進行的全面性修正。這次更新不僅優化了既有的評估系統,更重要的是新增了集合住宅共用部分的能效評估機制。
主要更新內容
- 系統整合:將分散的評估系統整合為一套完整的手冊
- 新增評估項目:納入新建集合住宅共用部分能效評估系統(RP-BERSn)
- 評估精度提升:針對台灣氣候特性調整評估參數
- 操作便利性:簡化申請流程,提高業界使用意願
這次的修正特別考量到台灣建築市場的實際需求,尤其是集合住宅在台灣房地產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增的RP-BERSn評估系統能夠更準確地評估集合住宅共用設施的能源效率,這對於推動住宅建築的整體節能具有重要意義。
4. 五大評估系統深度解析
2024年版BERS手冊包含了五個不同的評估系統,每個系統都針對特定的建築類型和使用情境設計,確保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評估系統 | 適用對象 | 評估重點 | 特色 |
---|---|---|---|
BERSn | 新建建築 | 設計階段能效評估 | 預測性評估,指導設計優化 |
BERSe | 既有建築 | 實際運行能效 | 基於實際數據的客觀評估 |
E-BERSe | 既有建築(專家評估) | 專業診斷與改善建議 | 結合專家經驗的深度分析 |
R-BERSn | 新建住宅 | 住宅專用評估 | 針對居住需求的特化評估 |
RP-BERSn | 新建集合住宅共用部分 | 共用設施能效 | 2024年新增,填補評估空白 |
各系統詳細說明
BERSn(新建建築能效評估系統)
BERSn是BERS體系中最基礎的評估系統,主要用於新建建築在設計階段的能效評估。這個系統能夠在建築物實際建造之前,就預測其未來的能源使用效率,讓設計團隊能夠及時調整設計方案,達到最佳的節能效果。
R-BERSn(新建住宅能效評估系統)
考慮到住宅建築與商業建築在使用模式上的差異,BERS特別設計了R-BERSn系統。這個系統更加關注居住舒適度與能源效率的平衡,包括照明、空調、熱水等住宅常用設備的能效評估。
RP-BERSn(新建集合住宅共用部分能效評估系統)
這是2024年版BERS手冊的重要新增項目。RP-BERSn專門評估集合住宅的共用設施,如電梯、停車場照明、公共區域空調等。這個系統的推出,讓集合住宅的整體能效評估更加完整和準確。
5. 實施時程與過渡期安排
為了讓產業界有充分的時間適應新制度,BERS 2024年版手冊採用了彈性的實施策略。正式實施日期定於民國114年7月1日,但在此之前,申請人可以自願選擇採用新版手冊的評定基準。
實施時程規劃
時間階段 | 實施狀況 | 申請選擇 |
---|---|---|
114年7月1日前 | 過渡期 | 可自願採用2024年版或繼續使用2022年版 |
114年7月1日起 | 正式實施 | 全面採用2024年版BERS手冊 |
這種過渡期的安排展現了政府對產業界的體貼,讓業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時程安排,逐步適應新的BERS評估制度。同時,早期採用者還能夠獲得更多的實務經驗,在正式實施時擁有競爭優勢。
6. 申請流程與相關規定
隨著BERS制度的不斷完善,申請流程也變得更加人性化和便民。目前申請建築能效標示有兩種方式:與綠建築標章併同申請,或者單獨申請建築能效標示。
申請方式比較
申請方式 | 適用情況 | 優點 | 注意事項 |
---|---|---|---|
併同申請 | 同時申請綠建築標章 | 一次完成兩種認證,節省時間 | 需同時符合兩套標準 |
單獨申請 | 僅需BERS認證 | 專注於能效提升,門檻較低 | 需額外了解能效標準 |
申請資源與下載管道
為了方便申請人取得相關資料,BERS手冊提供了多元的下載管道:
-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官網:提供完整的手冊和申請書表
- 智慧綠建築資訊網:專業人士專用的檔案下載區
- 電子書格式:方便行動裝置閱讀和查詢
7. BERS帶來的效益與影響
實施BERS建築能效評估制度,為台灣帶來了多層面的正面影響。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看,這套制度有效推動了建築節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它促進了綠能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
多重效益分析
環境效益
- 減少碳排放:透過提升建築能效,大幅降低能源消耗
- 資源節約:優化能源使用,延長設備使用壽命
- 生態保護: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經濟效益
- 產業升級:推動建築相關產業技術創新
- 成本節約:長期而言降低建築物營運成本
- 市場差異化:為建築物增加競爭優勢
社會效益
- 居住品質提升:改善室內環境舒適度
- 專業人才培育:促進相關專業技能發展
- 國際接軌:與國際建築節能標準同步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BERS制度的推動,讓台灣在國際綠建築領域的地位更加突出。許多國際合作案例都將台灣的BERS經驗作為重要參考,顯示了這套制度的前瞻性和實用性。
8. 未來展望與發展趨勢
隨著2050年淨零建築願景目標的確立,BERS制度將持續evolve和完善。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數位化轉型、人工智慧應用,以及與國際標準的進一步整合。
技術發展方向
發展領域 | 預期目標 | 對BERS的影響 |
---|---|---|
數位化平台 | 建立線上評估系統 | 提高評估效率和準確性 |
物聯網整合 | 即時監控建築能耗 | 實現動態能效管理 |
人工智慧 | 智慧化能效分析 | 優化BERS評估演算法 |
區塊鏈技術 | 確保數據可信度 | 強化BERS認證公信力 |
政策發展預測
未來的BERS政策發展可能會朝向更加嚴格的能效標準,同時提供更多的獎勵機制。預計會有更多的建築類型納入強制性能效評估範圍,並與其他環保政策形成更緊密的連結。
國際合作展望
台灣的BERS制度已經引起國際關注,未來可能會與其他國家的建築能效標準建立互認機制。這不僅有助於台灣建築產業的國際化發展,也能讓台灣在全球建築節能領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9. 結語
建築能效評估手冊(BERS)的實施,標誌著台灣建築產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從2022年版到2024年版的演進,我們看到了這套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創新。五大評估系統的建立,讓不同類型的建築都能找到最適合的能效評估方案。
特別是新增的RP-BERSn集合住宅共用部分評估系統,填補了過去評估制度的空白,讓BERS制度更加完整。這不僅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對產業需求的深入了解,也展現了持續改進的決心。
展望未來,BERS制度將會在數位化、智慧化的趨勢下繼續evolve。隨著2050年淨零建築願景的推進,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套制度將為台灣的永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於建築業界的從業人員來說,及早熟悉和運用BERS制度,不僅是順應政策趨勢的必要準備,更是提升專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讓我們一起迎接這個充滿機遇的綠建築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