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用途之建築物分戶樓板之衝擊音隔音構造相關規定

居住用途之建築物分戶樓板之衝擊音隔音構造相關規定
作者:管理員 於 2025年07月14日 11:40:00
8
次閱讀

詳細解析居住用途建築物分戶樓板衝擊音隔音構造相關規定,包含法規要求、材料規格及施工標準

基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46-6條之完整解析

一、前言:現代建築物隔音需求

隨著都市密度增加和生活品質要求提升,居住用途建築物的隔音性能已成為重要的設計考量。分戶樓板的衝擊音隔音構造不僅影響居住舒適度,更是現代建築物必須符合的法規要求。樓上住戶的腳步聲、家具移動聲等衝擊音,若未經適當的隔音處理,容易造成樓下住戶的困擾,影響居住品質。

台灣的建築技術規則針對建築物分戶樓板衝擊音隔音構造訂定了詳細規範,要求開發商與施工單位必須確保建築物具備良好的隔音性能。這些規定不僅保障了住戶的居住權益,也提升了整體建築物的品質標準。

二、法規概述與適用範圍

根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46-6條規定,所有居住用途建築物的分戶樓板都必須符合衝擊音隔音構造要求。然而,法規也明確指出了例外情況:陽臺或各層樓板下方無設置居室者,不在此限制範圍內。

適用範圍說明

  • 所有新建居住用途建築物
  • 分戶樓板(區分不同住戶的樓板結構)
  • 樓板下方設有居室的區域
  • 不包括:陽臺區域、樓板下方無居室的空間

這項規定的制定目的在於確保建築物住戶能享有安靜的居住環境,減少樓層間的噪音干擾。對於建築物開發商而言,遵循這些規範不僅是法律義務,更是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重要投資。

三、樓板構造基本要求

法規針對不同類型的樓板構造提出了三個主要選項,建築物設計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建築物樓板構造基本要求對照表
選項 樓板類型 最小厚度要求 表面材要求 隔音性能指標
選項一 鋼筋混凝土造 15公分以上 符合七種規定之一 △Lw ≥ 17分貝
選項一 鋼承板式鋼筋混凝土造 19公分以上 符合七種規定之一 △Lw ≥ 17分貝
選項二 鋼筋混凝土造 12公分以上 經認可之表面材 △Lw ≥ 20分貝
選項二 鋼承板式鋼筋混凝土造 16公分以上 經認可之表面材 △Lw ≥ 20分貝
選項三 其他經認可構造 不限定 不限定 Ln,w ≤ 58分貝

從表格可以看出,建築物樓板厚度與表面材性能要求呈現反比關係:樓板越厚,對表面材的隔音性能要求相對較低;樓板較薄時,則需要使用更高性能的表面材來補強。這樣的設計讓建築物設計者有更多彈性選擇。

四、表面材料與緩衝材規格標準

對於選擇第一種構造方案的建築物,法規提供了七種不同的表面材鋪設方式。每種方式都經過嚴格的隔音性能測試,確保建築物能達到預期的隔音效果:

橡膠緩衝材搭配方案

橡膠緩衝材應用於建築物樓板之規格表
緩衝材規格 上層材料 厚度要求 適用範圍
厚度≥0.8cm
動態剛性≤50百萬N/m³
混凝土造地板 ≥5cm(需鋼筋或鋼絲網補強) 表面材不受限
厚度≥0.8cm
動態剛性≤50百萬N/m³
水泥砂漿及地磚 合計≥6cm 一般住宅建築物
厚度≥0.5cm
動態剛性≤55百萬N/m³
木質地板 合計≥1.2cm 輕量化建築物

玻璃棉緩衝材應用

玻璃棉緩衝材是建築物隔音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音和隔震效果:

玻璃棉緩衝材於建築物樓板之應用規格
材料密度 厚度要求 上層材料 特殊要求
96-120 kg/m³ ≥0.8cm 木質地板≥1.2cm 適合乾式建築物施工
96-120 kg/m³ ≥2.5cm 混凝土造地板≥5cm 需鋼筋或鋼絲網補強
≥60 kg/m³ ≥5cm 填充架高空隙 架高地板建築物專用

五、緩衝材料詳細規範

緩衝材料是建築物隔音系統的核心組件,其性能直接影響整體隔音效果。法規對各種緩衝材料都有嚴格的技術要求:

橡膠緩衝材特性

橡膠緩衝材是目前建築物隔音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材料之一,具有以下優點:

  • 彈性佳:能有效吸收衝擊能量,減少振動傳遞
  • 耐久性高:適合建築物長期使用需求
  • 施工方便:容易切割和安裝
  • 成本合理:在各種緩衝材中具有良好的性價比

玻璃棉與岩棉比較

建築物隔音緩衝材料性能比較表
材料類型 密度範圍 隔音性能 防火性能 適用建築物類型
玻璃棉 96-120 kg/m³ 優良 不燃材料 一般住宅建築物
岩棉 100-150 kg/m³ 極優 不燃材料 高級住宅建築物
陶瓷棉 ≥60 kg/m³ 良好 優異 特殊用途建築物

架高地板系統

架高地板是現代建築物常用的隔音構造方式,特別適合需要管線配置的區域:

  1. 基座隔震:架高角材或基座與樓板間必須鋪設緩衝材
  2. 空隙填充:架高空隙需以適當密度的吸音材料填充
  3. 木質地板:表面木質地板厚度需達2公分以上
  4. 邊界處理:與分戶牆交接處需特別注意隔音處理

六、施工注意事項與品質控制

即使採用符合法規的材料,建築物隔音效果仍可能因施工品質而大打折扣。因此,施工過程的品質控制對於建築物隔音性能至關重要:

緩衝材施工要點

防護措施:緩衝材其上如澆置混凝土或水泥砂漿時,表面應有防護措施。

這項規定對於建築物施工品質控制極為重要,因為緩衝材一旦受損,整個隔音系統的效果將大幅降低。施工時應注意:

  • 保護覆蓋:使用塑膠薄膜或其他防護材料覆蓋緩衝材表面
  • 施工順序:確保各層材料按正確順序施作
  • 接縫處理:緩衝材接縫處應妥善處理,避免聲橋效應
  • 品質檢查:每層施工完成後應進行品質檢查

邊界填縫處理

邊界處理:地板表面材與分戶牆間應置入軟質填縫材或緩衝材,厚度在零點八公分以上。

邊界填縫是建築物隔音工程中容易被忽略但極為重要的環節:

建築物邊界填縫材料選用指南
填縫材類型 厚度要求 材料特性 適用位置
發泡橡膠條 ≥0.8cm 彈性佳、易施工 一般住宅建築物
軟質矽利康 ≥0.8cm 密封性好、耐久 高級建築物
聚氨酯發泡材 ≥0.8cm 填充性好、隔音佳 特殊形狀接縫

七、隔音性能指標與檢測標準

法規中提到的隔音性能指標是評估建築物隔音效果的重要標準,了解這些指標有助於選擇最適合的隔音方案:

性能指標說明

△Lw(衝擊音降低量指標)
表示表面材料相對於基準樓板能降低多少分貝的衝擊音。數值越高,表示隔音效果越好。對於建築物而言,△Lw值直接關係到住戶的居住舒適度。
Ln,w(樓板衝擊音指標)
表示整體樓板構造的衝擊音傳遞程度。數值越低,表示傳遞到下層的噪音越少。這是評估建築物整體隔音性能的綜合指標。

檢測方法與標準

為確保建築物隔音性能符合法規要求,建議採用以下檢測方法:

  1. 現場測試:使用標準撞擊器進行現場衝擊音測試
  2. 實驗室測試:在認可實驗室進行材料性能測試
  3. 第三方認證: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認證
  4. 定期檢查建築物完工後進行定期隔音性能檢查

綠建材標章優勢

選用取得內政部綠建材標章之高性能綠建材(隔音性)對於建築物有以下優勢:

  • 品質保證:經過政府認證的隔音性能
  • 環保永續:符合綠建築理念
  • 市場認可:提升建築物市場價值
  • 法規符合:確保符合最新法規要求

八、結語與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民眾對居住品質要求的提升,建築物隔音性能已成為評估住宅品質的重要指標。建築技術規則第46-6條的制定,不僅為建築物設計者提供了明確的技術指引,也為住戶的居住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技術發展趨勢

未來建築物隔音技術將朝向以下方向發展:

  • 材料創新:開發更高性能、更環保的隔音材料
  • 施工技術:改進施工工法,提高建築物隔音品質穩定性
  • 智慧監測:導入物聯網技術監測建築物隔音性能
  • 標準提升:逐步提高隔音性能標準要求

建築物產業的影響

這些法規的實施對於建築物產業帶來了正面影響:

  1. 品質提升:促進整體建築物品質提升
  2. 技術進步:推動隔音技術的創新發展
  3. 市場競爭:優質隔音成為建築物競爭優勢
  4. 法規遵循:建立完善的法規遵循制度

總的來說,建築技術規則第46-6條的實施,不僅提升了居住用途建築物的隔音品質,也為台灣建築物產業的永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透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法規完善,相信未來的建築物將能為住戶提供更優質、更舒適的居住環境。

本文基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46-6條撰寫,僅供參考。實際建築物設計施工請以最新法規為準。